地暖空調、教室配有洗手間、樓間電梯、陽光房以及連很多老師都不會用的設備,這所小學“富貴逼人”。豪華學校當然并非只能“一二三,齊步走”,但凡有其他學校還沒豪華起來的條件,就只能“一刀切”的概不能建。不過,豪華學校應該成為財政出資的公立學校追逐的方向嗎? |
教育是公共事業,是社會公益性質的象征,它代表的是每一個有權利來就讀的學生,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學習與生活的設施。我們應該祝福這些幸福的孩子,而如果其他地方的其他學生還沒享受到,我們則找到了下一步努力的目標,而不是在“大平均”的理念中尋找社會的公益與良心。 |
公立學校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載體,承載著孩子們受教育的權利,可是當前的現狀卻是:有些地方的公立小學各種教育設施先進完備甚至趨近奢華,而有些落后地區卻沒有一張完整的書桌。教育的兩極分化隨著豪華公立小學的建立越發凸顯,而這一顯現的背后卻是平等教育權利的嚴重不公。 |
 |
財力雄厚的蘇州市在教育事業上的“大手筆”投入引來爭議,集中在教育資源是否公平分配方面。主持者認為,陽澄湖小學“一步到位”式地看齊發達國家標準,而且并沒有違背“公立”、“公益”原則,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。不過,一流的教育設施應該服務于一流的教學水平,并且培養出一流的人才——也許要到若干年后,我們才能判斷這1.1億花的值不值。
|
|
|
|
 |
擴展閱讀 |
 |
 |
話中音 |
 |
 |
互動區 |
 |
|